首页 > 数字广府 > 广府文萃

珠江三角洲贝丘遗址考古研究的实践与思考

作者/责任者:李岩 赵善德

索取号:

文献资料来源:出自《南方文物》 1995年第1期

前还有一个衔接较紧密的阶段,其代表即是深圳大黄沙遗址的2层5;还有珠海三灶岛草堂湾第一期如遗存等,这一阶段陶器的制法、类别和造型都同蚁壳洲遗存接近,但缺乏彩陶,刻划纹发达,某些器物的型制及纹饰的细部也不尽相同,如果说彩陶为代表的遗存为第一阶段的话,该类属于第一期的第二阶段,它们均不见几何形拍、压印纹饰,但第二阶段在三角洲贝丘遗址中暂时未有发现。根据大黄沙、规壳洲等遗址的碳14年代数据,其绝对年代约在距今六千至五千年范田内。
    第二期:以南海灶岗6、鱿鱼岗7、佛山河宕(部分)8为代表。该期各种几何形印纹发达,彩陶罕见;圈足器、折肩器流行,与三角洲中、北部的贝丘遗址相对应,南部沿海的沙丘遗址归属本期的有:珠海后沙湾遗址第二期文化遗存和草堂湾第二期文化遗存9、棱角嘴遗址10、拱北11等,根据三处贝丘遗址的碳14年代数据,该期的绝对年代约距今四干至三千四、五百年。
    第三期:以东准村头贝丘遗址为代表12,还有高要县金利镇茅岗13及东莞石排镇龙江村14,贝丘
<<上一页  下一页>>

首页 > 数字广府 > 广府文萃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