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数字广府 > 广府文萃

珠江三角洲贝丘遗址考古研究的实践与思考

作者/责任者:李岩 赵善德

索取号:

文献资料来源:出自《南方文物》 1995年第1期

之。石器多以沙岩、板岩制作,不见霏细岩者,其中石济共9件,有肩有段者4件,单肩及双肩者4件,斧类中不见双肩者,其有肩有段济的刃部直至分段部位。
    珠海的东澳湾遗址中47见有双肩的斧和铸,同时也存在有肩有段济。
    相当于石峡中层的始兴县贞江北岸大背岭遗址46,遗存较为单纯。采集的135件中,济类几乎占一半,斧、铲类不见有肩者,挤中有肩有段和有肩济均有,其刃部的型制与村头者相似,但该遗址中有段者(含有肩有段挤)比例较大,可能是原粤北的有段石器传统。
    茅岗遗址距西樵山并不遥远,而村头和东澳湾却不然,与第二期相比,西樵山霏细岩双肩石器大大地减少了,似乎说明其高潮已过,在第三期时,有肩与有段的形制特点相互结合,与典型酉瞧山类型双肩石器的形制相比有了明显的变化。实际上这一变化在第二期就已经开始了,这与粤北同三角洲石器的工艺交流和人们对工具的力学原理认识密不可分。
    通过对西樵山遗址以外霏细岩双肩石器和西樵山类型双肩石器分布的考察,霏细岩双肩石器开
<<上一页  下一页>>

首页 > 数字广府 > 广府文萃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