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三角洲贝丘遗址考古研究的实践与思考
作者/责任者:李岩 赵善德
索取号:
文献资料来源:出自《南方文物》 1995年第1期
发于第一期;双肩石器制作工艺传统来源于西江中上游;第二期时,西樵山石器制作场进入高潮;霏细岩双肩石器成品及半成品的输出范困大体在现珠江三角洲内;而这种石器制作工艺的影响传播范围北至曲江,西至封开东至东莞以西;作为文化因素或石器制作技术的输出比成品的输出,对本地区文化发展的影响更为工要。由于当时生产率低下,西樵山周田遗址中霏细双肩石器的数量并不多,生活在这些遗址及更远地方的人们选用的石料以生活居址附近者为主,有肩有段相结合的石器开始登场。第三期霏细双肩石器的输出已非常少,西樵山石器制作场进入尾声,双肩石器的形制也发生了变化,有肩有段相结合的石器数量增加,石料的来源近乎完全出白当地。
遗址分布的特点
三角洲地区贝丘遗址的分布在三个不同的阶段及不同的环境中也有相应的特点。
第一期,由于海平面刚刚进入平稳时期,海岸线前移尚显著,遗址主要分布于三角洲的西北(蚬壳洲等),东北(万福庵等)及南部沿海的岛屿或古岛丘之上(新会罗山嘴),
<<上一页 下一页>>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