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三角洲城镇民俗初探
作者/责任者:刘怀君
索取号:
文献资料来源:出自《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2期
这在珠江三角洲城镇社会表现尤为明显。中国民俗学把握住了这一机会, 开展城镇民俗研究, 能为其自身的发展、学科建设积累大量经验, 为政府决策部门献策提供理论与实践的依据, 以加速城乡社会现代化建设进程。
本文的调查及写作, 均得到陈启新教授的悉心指导, 特致谢意。
注:
1本文指称的珠江三角洲主要指珠江三角洲冲积平原带,包括广州、东莞、深圳等城镇。
2从广义的文化定义出发可得出广义的民俗文化定义, 对此可分别参阅梁钊韬主编: 文化人类学 ,中山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陈启新著: 中国民俗学通论 ,中山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3 乡村都市化、农村都市化实际是硬译过来的术语。它既反映不了我国乡村社会的实际的城镇化进程, 也反映不了具有中国社会特色的乡村社会现代化未来发展趋势; 它只能因为汉字的特殊意义暗示而满足某些人虚妄好大的心理, 产生不良的误导作用。因此, 我们建议仍沿用乡村(农村) 城镇化的提法。
4 厚街镇志, 广东写作学会1994年8月,第57~ 61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