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数字广府 > 广府文萃

试论近代中国宗教发展的特点与趋势——以近代广东为重点

作者/责任者:郭华清 赵春晨

索取号:

文献资料来源:出自《广府文化》期刊 2012年第1期

约签订中起了重要作用。普鲁士传教士郭士立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曾随英军攻打长江下游,受英军安排于1840年出任浙江定海县长、1841年出任宁波县长、1842年出任镇江行政长官,参与中英《南京条约》的谈判、起草,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扮演了一个极不光彩的角色。但是,在抗日战争中,基督新教又积极支持中国抗日。不仅中国的基督新教教徒踊跃参加反击日本侵略者的斗争,外国在华的基督新教传教士也配合本国政府积极支持中国的抗战。“九��一八事变”后,著名的美籍传教士、燕京大学校长司徒雷登不仅痛斥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甚至冒着危险帮助青年学生逃离敌占区,到敌后根据地参加抗日武装。抗战期间燕京大学有700多人参加了八路军。天主教在抗日战争中的立场比较复杂。罗马教廷在伪满洲国成立后派使节表示祝贺,予以承认,并在伪满洲国建立天主教会,派驻宗座代表。教皇的宗座代表蔡宁(Marjo Zanin)发布命令,要求在东北的教徒“不偏左、不偏右”,实际上就是不要反抗日本侵
<<上一页  下一页>>

首页 > 数字广府 > 广府文萃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