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粤乐三个问题的剖析
作者/责任者:黎田
索取号:
文献资料来源:出自《人民音乐》 1999年第10期
节拍极慢, 其声也哀的原始曲调。仅举上述两例,足能反证粤乐不是来源于粤剧过场谱, 相反的通常却是粤剧吸收粤乐曲子用作过场谱、气氛音乐和用作曲牌填词演唱。
三、粤乐是否深受帝国主义文化侵蚀
提出这个问题绝不是空穴来风, 无的放矢。因为在文革十年浩劫结束了20多年的今天, 在本地和全国音乐界的一些专家学者们公开发表的文稿中, 以及在一些教科书中,仍屡见有出现粤乐深受帝国主义文化影响侵蚀的论调, 这实在令人大惑不解, 甚至感到愤懑。
在左倾思潮泛滥的年代, 只因广东邻近港澳, 被认为是受帝国主义文化侵略最早和最严重的地方, 是阶级斗争的前线, 从而认定广东的地方民族民间艺术是深受帝国主义文化影响侵蚀外, 更被多扣上一顶所谓深深打上殖民地化商业化的烙印的帽子, 其所受左倾祸害的深度和广度, 在全国来说是至为严重的。这个时期, 粤乐的作品被强加的各种莫须有罪名批判得体无完肤。二三十年代的粤乐鼎盛时期, 却被定性为殖民地化商业化时期。四人帮头子
<<上一页 下一页>>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