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曾满园春色,终成氤氲旧事
作者/责任者:钟哲平
索取号:
文献资料来源:新快报-B15
经济繁荣的见证。岭南文献学者冼玉清在《清代六省戏班在广东》一文中指出:“要不是广州的商业繁荣,吸引了那么多客商来贸迁,各省的戏班不会发展到这样盛况的。可以说广州商业促进了四省旅粤戏班的发展,而四省戏剧在粤的发展,可能比较各该省在省内发展更快一些。‘梨园会馆’的成立,是说明外江班在广东盛极一时的纪念碑。”(《冼玉清文集》)
粤人兼容并济,外江班带来新气象
“洋船争出是官商,十字门开向二洋。五丝八丝广缎好,银钱堆满十三行。”屈大均的《广州竹枝词》描述了清代广州的繁盛。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广州一口通商,商贸繁荣,歌舞升平。各省戏班纷纷随着各地商帮来到广州搵食,为广州带来前所未有的满园春色。
清代诗人杨懋建所著梨园掌故《梦华琐簿》记载:“广州乐部分为二,曰‘外江班’,曰‘本地班’。外江班皆外来妙选,声色技艺并皆佳妙,宾筵顾曲,倾耳赏心,録酒纠觞,各司其职,舞能垂手,锦每缠头。本地班但工技击,以人为戏,所演故事类多不可究诘,言既无文,事尤
<<上一页 下一页>>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