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数字广府 > 广府文萃

也曾满园春色,终成氤氲旧事

作者/责任者:钟哲平

索取号:

文献资料来源:新快报-B15

不经……本地班非无美才,但托根非地,屈抑终身,如夷光不遇范大夫,三熏三沐,教之歌舞,则亦苎萝山下,终老浣纱,虽有东施,并乃无颦可效,不亦惜哉。”

外江戏班无疑在声色艺上都比本地的草台班子专业得多,有行规、有制度、有流派。姑苏班、安徽班、江西班、湖南班、广西班等上百个外江戏班在广州争相献艺。清代诗人、汉军副都统果勒敏曾写下一首《广州竹枝词》:“和声鸣盛理当然,菊部风光别一天。台大人多场面小,价银累百动成千。”

由于看戏的多是北方来的官员和商人,此时广东本地戏班所演出的粤剧,也以接近普通话的舞台官话来演唱,以梆黄为主要唱腔,以牌子和小曲为过场。其后,本地班取昆、弋、湘、汗剧种之长,融入木鱼、南音等广府说唱文学,以广东风物和风土人情为素材,填写2000多种曲牌,渐渐发展出粤剧的地方特色。

粤剧的发展最能代表粤人兼容并济、融会贯通的精神。除了戏曲表演的基本技艺,粤剧连语言与唱腔,也是在吸收各地传统戏曲精华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粤剧拥有近两
<<上一页  下一页>>

首页 > 数字广府 > 广府文萃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