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数字广府 > 广府文萃

明清文人笔下的岭南梨园, 宛如风花雪月的世内桃源

作者/责任者:钟哲平

索取号:

文献资料来源:新快报-B10

赏心,录酒纠觞,各司其职,舞能垂手,锦每缠头。本地班但工扶击,以人为戏,所演故事,类多不可究诘,言既无文,事尤不经。”这是研究清代广东外江戏班的重要资料。

    清雍正年间绿天所著的《粤游纪程》,民间女优的出现有明确记录:“广州府题扇桥,为梨园之薮,女优颇众,歌价倍于男优。”

    晚清诗人杨恩寿在《坦园日记》中提到他观看《六国大封相》的情景:“同治四年(1865),农历四月十二日,晴。舟发梧州,泊对岸之三角咀,侯护送之扒船也。值河岸演剧,乃粤东天乐部(广东本地班),随麓兄往观。缚席为台,灯光如海,演《六国大封相》,登场者百余人,金碧辉煌,花团锦簇;惟土音是操,啁杂莫辨,颇似角抵鱼龙耳。”《坦园日记》是杨恩寿自同治元年(1862)至同治十三年所记日记,有很多观剧记录。其中提到的粤剧演出地点有粤东会馆、白马庙、将军庙等。戏班有粤东天乐部、乡间新集部、廉州广班、乐升平部。演出的剧目有《六国大封相》、《满床笏》、《夜送寒衣》、《困曹》、《天姬送子》、《还阳配》
<<上一页  下一页>>

首页 > 数字广府 > 广府文萃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