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台楼阁、小桥流水, 那是粤剧舞美领先全国、名传海外的时代
作者/责任者:钟哲平
索取号:
文献资料来源:新快报-A28
的形态美,以及罗隐子师徒画作的精准细腻之美,都成了永恒。
画布景画并不易,需要有西画的定点透视法。为梅兰芳做舞美的冯康侯曾留学日本学画,掌握了这些西画技巧。
民国初年,梅兰芳到上海演出,被上海的新式舞台吸引,回京后希望对京剧的灯光、服装、化妆进行一系列改良。1923年,梅兰芳请冯康侯赴京,进行舞台布景创作。1924年,冯康侯为梅兰芳设计了京剧《洛神》的布景。泰戈尔在京观看了此剧,感动地为梅兰芳赋诗:“亲爱的,你用我不懂的/语言的面纱/遮盖着你的容颜/正像那遥望如同一脉/缥缈的云霞/被水雾笼罩着的峰峦。”
而这位马师曾布景画中的“广州黄沙罗隐子”,是位国画家,他本人并不会画布景,只是负责设计场景,由弟子佛心等人完成画作。当时的“艺林画社”、“克风画林”、“罗隐子画室”等“布景画工作室”,几乎包揽了粤港戏班的布景业务。粤剧兴旺,舞台布景画供不应求。布景画在绘画技巧和价格上都比普通的商业广告画标准更高。可惜的是,上世纪30年代,佛心不幸去世,罗
<<上一页 下一页>>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