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数字广府 > 广府文萃

亭台楼阁、小桥流水, 那是粤剧舞美领先全国、名传海外的时代

作者/责任者:钟哲平

索取号:

文献资料来源:新快报-A28

隐子画室也关闭了。

当年粤剧戏班竞争激烈,

舞美也陷入盲目追求华丽的误区

为“罗隐子画室”做了个大广告的马师曾,一向是粤剧改良的先驱。这辑照片的拍摄地点不详,可能是在广州或香港的某家照相馆,也可能是马师曾把布景带到美国演出时拍下的。他拍摄这辑照片的时间,离粤剧开始使用布景并不是很久。

布景即根据剧本内容、导演构思和舞台美术设计的意图,以大画、网景、硬景、软画和纱帐、平台等物,运用平面绘画、立体造型等艺术处理手法,为剧中人物的舞台活动和调度创造特定的典型环境。以往传统粤剧一般采用“一桌两椅”的舞台装置,没有布景。粤剧服饰方面,从明初到清末并没有很大变化。民国粤剧受话剧、电影的影响,开始标新立异。观众对传统的唱念做打已不满足,希望在舞台上看到更多刺激的东西。有名气的伶人也不再满足于戏班的服装,争相制办私家戏服。上世纪20年代,名伶朱次伯开始自制新戏服。著名男花旦蛇王苏在上演《金蛇度婚》时,也自费打造了精工花巧的新戏服
<<上一页  下一页>>

首页 > 数字广府 > 广府文萃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