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南洋,寻粤音
作者/责任者:钟哲平
索取号:
文献资料来源:新快报-A28
能地留住观众。
上世纪40年代后,二战发生,世界经济衰退,东南亚粤剧市场大大萎缩。50年代之后,只有少数香港团体到东南亚演出,内地的团体只到朝鲜和越南演出。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粤港地区很多老粤剧艺人移民海外,安度晚年。他们虽然不再演出,但在海外也发挥余热,开班授徒。此时国内的粤剧团体也开始恢复出国演出。1980年,由广州粤剧团组成的中国广东粤剧团,由红线女、陈笑风领衔,成为新中国成立后内地第一个赴新加坡演出的粤剧团。此时海外华侨的文化回归感十分强烈,当地社会对粤剧演出的需求大大增加。
在新加坡,
能看到多种语言的粤剧演出
新加坡政府把粤剧确立为本国的民族艺术,由政府扶持创建了专业团体敦煌剧坊。敦煌剧坊自1981年成立,先后到亚洲、美洲、欧洲、大洋洲演出和讲学,尝试用英语、法语、德语、印度语、越南语、马来语演出粤剧。
2003年,敦煌剧坊曾到访佛山,演出英语粤剧《清宫遗恨》,令佛山观众大开眼界。演员唱着“奥布达(OldBuddha),奥布达!”其实是“老佛爷
<<上一页 下一页>>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