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数字广府 > 广府文萃

梨园拜师保留的不仅是传统, 更是对戏剧的虔诚

作者/责任者:钟哲平

索取号:

文献资料来源:新快报-A28

砚秋的拜师礼,

是徐悲鸿的大作

梨园拜师佳话,自然少不了梅兰芳和程砚秋师徒。

程砚秋出生于满人没落家庭,三岁丧父,家境艰难,母亲送子学戏。他的第一个师傅荣蝶仙为人严苛,弟子要做繁重劳动,动辄挨打。程砚秋两腿曾被打至留下血块,多年后赴德国演出时,才施手术治好。砚秋天分高,刻苦隐忍,十五岁就崭露头角。遇到恩人罗瘿公,为他赎身、调理身体,教曲习字。

1919年,程砚秋在罗瘿公的安排下,拜梅兰芳为师。梅兰芳人缘极好,对人和蔼可亲。师徒二人终身保持亦师亦友,亦是竞争对手的关系。1921年程砚秋订婚,是梅兰芳夫人作媒。1923年正式成婚,婚礼又是梅兰芳主持的。

为了让程砚秋顺利拜师,罗瘿公专门请徐悲鸿画了《天女散花》图,作为程砚秋的拜师礼。《天女散花》是梅兰芳名剧,“散花”比喻梅兰芳传播艺术,遍地开花。罗瘿公在画上题诗:“后人欲识梅郎面,无术灵方可驻颜。不有徐生传妙笔,焉知天女在人间。”

罗瘿公对徐悲鸿的《天女散花》图赞赏有加,说:“真是名师出高徒,南海(康有
<<上一页  下一页>>

首页 > 数字广府 > 广府文萃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