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数字广府 > 广府文萃

一句一句唱出“木鱼书”, 乘着晚风,直达人心最柔软的角落

作者/责任者:钟哲平

索取号:

文献资料来源:新快报-A41

、南音、粤讴,都是在木鱼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起来的。

    明末广东南海诗人邝露有诗:“鲛灯连海市,鳌岳擎天起。熏愁苏合香,洒醉蔷薇水。琵琶弹木鱼,锦瑟传香蚁。”这首诗写于崇祯七年(1634年),被认为是关于广府木鱼歌最早见于文字的记录。

    顺治十四年(1657年),朱彝尊在东莞听到缠绵悱恻的木鱼歌,念念不忘,写下多首《东官书所见》。“纤罗轻似葛。遥山横似抹。樽前只见银河阔。何人花底活。云鬟愁亸,玉钗休拔。更纤手、檀槽拨。月斜听到歌声滑。六幺花十八。六幺花十八。”

    屈大均《广东新语》也介绍了木鱼歌:“粤俗好歌,凡有吉庆,必唱歌以为欢乐。……其歌之长调者,如唐人《连昌宫词》、《琵琶行》等,至数百言、千言,以三弦合之,每空中弦以起止,盖太簇调也,名曰‘摸鱼歌’。或妇女岁时聚会,则使瞽师唱之,如元人弹词,曰某记某记着,皆小说也,其事或有或无,大抵孝义贞烈之事为多,竟日始毕,一记可劝可戒,令人感泣前襟。”

    木鱼歌和莲花落、救生船等宗教劝善书一样,成为不少
<<上一页  下一页>>

首页 > 数字广府 > 广府文萃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