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红船时代,粤剧走进“娱乐圈”
作者/责任者:钟哲平
索取号:
文献资料来源:新快报-A34
片公司、电台广播、业余乐社、出版媒体、电影工业等等。”
全新的冲击,必然挤掉一些传统的东西。城市观众喜爱看才子佳人戏,小生、花旦越来越吃香,而武生及很多古老行当越来越边缘化。这样的转变和女性观众的增多有直接关系。戏班投其所好,大量编演缠绵至死的“言情剧”。美人华服,最受追捧。1924年《小说星期刊》一篇署名“少林”的《昔日与今日之戏剧》写到:“昔日之剧,则重于艺,关目情节次之,声再次之,色又次之。故昔日之花旦靓卓、肖丽湘、武生新标、小武润苏、小生发疯壮、男丑水蛇容等,得享盛名至老年也。昔日之优伶,无一不及中年,然后可操正印。今日则不然。首重其色,次重关目与情节,声与技又次之。故近年来,鼎鼎大名之优伶,无不年少貌美;而稍及中年者,则云过气回糖。所以中年之伶,虽有绝大技量,亦无用武之地矣。”
原来“青春版”戏剧,从上世纪二十年代就兴起了!转眼又过百年。“艺次于声,声次于色”这样的境况,还有多少路可以退呢?
<<上一页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