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数字广府 > 广府文萃

辛亥革命与广州的城市建设

作者/责任者:陈泽泓著

索取号:

文献资料来源:摘自《文史纵横》

市郊的风景名胜、有的则是利用原有的衙署园林改建的。民国时期广州拥有公园数目之多,可居民国时期全国各城市之首。清末民初的广州城内,砌石条的大马路只有西濠口到东堤一段,其余全是石泥混铺路面的内街窄巷,每街交界处还设有街闸,晚间定时锁闭,天明始开。入夜,只有街闸悬点油灯,街巷笼罩在昏暗之中,社会秩序紊乱。民国之初,老同盟会员陈景华上任省警察厅长,厉行警巡制度以维持治安,下令拆除全市街道闸门,促令电灯公司在全城内外各街交接处安电灯,此举成了民国广州市政建设的发端。民国之初,出现以纪念辛亥革命烈士为题材的纪念性公园。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陵园属于这一类的代表。这一片地方原名二望岗,是城外一片荒野之地,广州辛亥三��二九起义失败之后,同盟会员潘达微发动广仁善堂收殓烈士遗骸营葬于此。1912年,在原地建成烈士墓,其后续建墓亭、纪功坊、乐台、正门等建筑,逐步建成陵园。园内还有潘达微、史坚如、邓仲元、俞培伦、冯如等多
<<上一页  下一页>>

首页 > 数字广府 > 广府文萃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