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数字广府 > 广府文萃

辛亥革命前后广府文化的嬗变

作者/责任者:龚伯洪 龚伯洪著,陈泽泓主编

索取号:

文献资料来源:摘自《文史纵横》

地区报纸贴近群众的重要栏目之一,发挥了不少宣传鼓动的作用[11]。从只抒发个人情感提升到反专制、针砭时弊的曲艺除粤讴外,还有龙舟歌等。至于粤剧,更成为发动文化水平低的群众的重要工具。粤剧投身民主革命思潮中,也更见广府特色,提升了艺术水平,显现了广府文化的创新、兼容、善变等特性。
    粤剧原称广府戏,在咸丰年间李文茂率艺人起义后被清朝官府禁演,部分艺人远走他方,乃至到新加坡、美洲等地,也有部分艺人在广东打起“外江班”的旗号继续演戏为生。还有艺人在富商伍崇曜支持下办起培养接班人的庆上元童子班[12]。
    光绪十五年(1889),邝新华等领头建立八和会馆,粤剧中兴,但仍以桂林官话(又称舞台官话)演唱,并非用粤语演唱。光绪三十年(1904),兴中会会员陈少白等民主革命者在广州海幢寺办起采南歌童子班,培养演新戏的粤剧接班人。此班被称为“第一个志士班”,以后革命党人办了多个志士班,皆演改良粤剧,对粤剧变革产生影响。志士班编演
<<上一页  下一页>>

首页 > 数字广府 > 广府文萃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