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珠残碑的发现与保护
作者/责任者:梁为铁著,陈泽泓主编
索取号:
文献资料来源:摘自《文史纵横》
脚的泥土中,蚀损比较严重。1997年4月,笔者曾前往考察时,埋在土里部分仅占碑体的三分之一,细看刻字,仍能勉强辨认,可略知其大概。但2002年12月笔者再前去观察时,碑体已被土埋掉了一半,字迹多已模糊不清了。
这块泐石于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的花岗岩石碑,阔54厘米、厚13厘米、当时露出地面部分高71厘米,以阴文楷书刻字。碑文共分4段,内容大意是:近来有杉店在岸边竖桩,随意停泊和堆放杉排和寿板(棺材),非法占用官涌官地,又向河涌任意抛弃垃圾杂物,严重影响水陆交通和附近居民生活。为维持正常秩序,现已禀明官府,立碑查禁,今后在官涌官地范围内,不准竖桩,不准乱抛杂物,杉排寿板不许在岸边停放过久,要随到随卸随运,违者当众责罚不贷,并统作无主货物处理。如有妨碍阻挠执行者,当即禀官查究。
从碑文的内容分析,可以想象:100多年前汇津桥附近一带的热闹繁荣景况,恰似广东版的《清明上河图》的活灵活现。同时从中也隐约见到了当时该地的社
<<上一页 下一页>>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