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变迁与清代中国外贸行商的兴替 -- 兼论广州十三行的历史命运
作者/责任者:张晓辉著,胡巧利主编
索取号:K296.51-5/1/2010
文献资料来源:摘自《羊城今古》2010年合订本
衣、高楚香于19世纪50年代分别创设乾泰隆和元发行,作为经营中暹贸易的中转基地,开了南北行业之先河;新会人李升于1854年避战乱举家迁港,经营礼兴号、和兴号等金山庄,富甲一方。在香港经济史上有至关重要地位的转口贸易,即归功于南洋庄和金山庄的兴起。
香港华资最早萌生于商业(尤其是从事于国际转口贸易的行业),是由香港自然地理位置和近代中外经贸关系所决定的。广东毗邻香港,素来商业气氛浓厚,粤商向外发展非常突出,开埠后的香港正好为其提供了大展身手的机会。而主要脱胎于粤商的港商亦继承了经商的传统和擅长,以经营转口贸易奠定了发展的基础。
结论
关于十三行的历史终结,革命家评价很低,如孙中山说清末广州十三行的潘、卢、伍、叶四大家“子孙骄奢淫逸、安富尊荣……他们的财产,不过几十年就化为乌有。”廖仲恺也认为清末“广东的潘、卢、伍、叶四大姓,统是因和外人通商而赚大钱的,教国人用洋货,为外人寻销路……利益终流于外……
<<上一页 下一页>>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