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代与全球化经济接轨的商人代表 -- 潘振承
作者/责任者:潘刚儿著;胡巧利主编
索取号:K296.51-5/1/2010
文献资料来源:摘自《羊城今古》2010年合订本
字,皆源于振承家乡故里。南华西街社区有近二十多个历史留存的街道,名称带有“龙’字,有人考究其来由与龙的传人相关,一种说法是认为与他的家乡水“龙江”有关。《南华西街风华录》以专节记有潘氏一族对国家和社会的贡献。潘振承的儿孙也承袭了急公好义的传统。潘有度去世十二年后,即道光十二年(1832年)。朝廷颁赐“乐善好施”匾额。潘振承之孙潘正炜也是爱国商人的代表,在鸦片战争抗御外来侵略中挺身而出,为挽救民族存亡,作出了卓越的贡献。1836年,潘正炜与其它行商一起,出资加强广东珠江口虎门炮台的建设。在鸦片战争前期的1839年,他又通过在新加坡购买英国利物浦工厂生产的新型大炮以加强珠江口的海防,支持林则徐、关天培领导的抗英斗争,成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先行者。1841年,又率先捐资26万银元,为广州行商捐助抗英军进城“赎城费”200万银元的八分之一。1842年,潘正炜独资购买了吕宋(菲律宾)夹板战船一艘,捐作创建中国海军之用。1847年,正
<<上一页 下一页>>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