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代与全球化经济接轨的商人代表 -- 潘振承
作者/责任者:潘刚儿著;胡巧利主编
索取号:K296.51-5/1/2010
文献资料来源:摘自《羊城今古》2010年合订本
炜领导广州河南地区及城郊48乡绅士、百姓,抵制英军欲租借洲头咀土地 并赢得胜利,这次“反租地运动”,是第一次鸦片战争后第一次有组织的群众对殖民主义者的自发抗争,获得林则徐赞扬,清廷授正炜“毁家纾难”的美誉。1849年,他又带头筹款支持广州人民抵抗英国殖民主义者欲强行入广州城的斗争。斯人已逝,风骨犹存。《广州市志��人物编》按历史年代排列,收人潘正炜并将他列为经济人物第一人。潘正炜的孙子潘宝璜、潘宝琳均为翰林院编修,先后主讲粤秀、羊城书院;19世纪末,两人曾与中山先生一起倡议创立“农学会”,并给予资助。“农学会”是掩护民主志士进行革命活动的地下组织。
(三)处世中庸
十三行时代是东西方文化激烈碰撞,相互激荡的交流与联接时代。在鸦片战争以前,清王朝的统治者盲目自大傲慢,无视西方国家先后发生工业革命带来政治与社会制度的变革,及生产力迅速发展。乾隆皇帝认为中国与其他各国仍是藩属关系,不肯给外国商人平等待遇
<<上一页 下一页>>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