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剧大师“偷师”民间失明艺人
作者/责任者:钟哲平
索取号:G
文献资料来源:新快报-A34
公!”堂兄就把他带到“新春秋”戏班。梁荫棠从此跟桂名扬学艺,成为粤剧界著名的“武探花”。
创下平腔南音的陈鉴(1892-1973)是粤乐大师沙湾何氏三杰的座上客。陈鉴弹得一手好古筝,何柳堂创作《七星伴月》时,就曾请陈鉴反复试奏。何博众、何柳堂创作粤乐名曲《赛龙夺锦》时,也和陈鉴一起商量、修改。陈鉴提出既是夺锦,应加一段凯旋的音乐,这就是现在《赛龙夺锦》激动人心的结尾。
香港粤剧大老倌阮兆辉年轻时也常听地水南音瞽师杜焕(1910-1979)沿街卖唱。少年阮兆辉不敢和杜焕说话,站在一旁听,站累了就蹲着听。阮兆辉成名后,有一次在电台主持节目,搭档提到杜焕已去世,且孤苦伶仃,只有同屋的几个盲人凑钱殓葬。阮兆辉痛心地说:“你哋(指香港政府)就识得逢年过节花几个小钱请人去公园唱曲,搞下气氛,人死咗就不闻不问……”节目引起强烈反响,曲艺界举办了一场义唱,为盲人慈善机构筹款数十万。
曲艺繁荣的澳门,白驹荣学习南音的地方
这些粤剧、粤乐大师善于学习民间艺
<<上一页 下一页>>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