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剧大师“偷师”民间失明艺人
作者/责任者:钟哲平
索取号:G
文献资料来源:新快报-A34
和的龙舟、到后来的南音等,都有较浓说唱味道。听一些老前辈说,粤曲加上南音主要是二十年代以后的事,尤其是薜觉先先生喜欢将南音放在粤曲内。早期的南音以官话为主,后来刘就老师曾将这些古旧的南音转为白话。我初期演唱南音也经一番考究,并回想老师当时的唱法,参考七叔(白驹荣)、杜焕、李南、王德森及其他瞽师的南音演绎,希望能尽量贴近旧时南音的情味……不过,现在我们唱南音都以唱为主,‘说’的成分已很少,甚至没有了,像《客途秋恨》就只有唱。南音音调低沉,较有古味,或许会予人悲凉的味道。”
去年12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夫人彭丽媛到访澳门时,区均祥在郑家大屋为彭丽媛演唱了一曲南音。彭丽媛对区均祥说:“您的嗓音很宏亮,音腔很婉转,能够感受到其中的韵味。南音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希望您多教一些年轻学生,传承中华文化。”
另一位澳门南音名家黄德森,早年在坊间卖唱,上世纪50年代在电台说唱南音故事。黄德森唱腔沉郁苍凉,“说”的部分尤其动人。澳门瓦舍曲艺
<<上一页 下一页>>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