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剧舞台不挂须,最紧要靓仔?
作者/责任者:钟哲平
索取号:G
文献资料来源:新快报-A42
位,如扮演《赵子龙拦江截斗》中的乔国老,扮演《穆桂英大破天门阵》中的八贤王等角色。”
可见,“须生处于配演的地位”,在粤剧表演中已成事实。这就如陈振江所说,演须生,是当不了主角的。
据赖伯疆、黄镜明《粤剧史》,早期粤剧分十大行当:末、净、生、旦、丑、外、小、贴、夫、杂。粤剧行当不断细分,发展至光绪末年至民国初年,多达二十五种。分别是:末、净、生、旦、丑、外、小、贴、夫、边、武生、式、打贴式、花旦、总生、什帅头、六分、打六分、拉扯、打拉扯、打武旦、五军虎、手下、堂旦、马旦。“早期粤剧行当虽然繁多,但是多而不乱,排列次序严明,先后不能调转逾越,故有 ‘朝廷论爵,戏班论位’的戏谚……各行当的分工也很严格,各司其职,各尽其能,所谓 ‘职份者当为’,互相不能逾越或庖代……各种行当的分工,并不是由任何演员个人的主观意志决定的,而是经历过一定时间的舞台实践以后,才根据自己的实际选择而确定下来的,这种行当的确定,戏行谓之 ‘归边’。”
<<上一页 下一页>>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