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广州学研究的文献工作
作者/责任者:邱昶著;广州市人民政府参事室,广州市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编著
索取号:G122/55
文献资料来源:摘自《广州学与广府文化》
等,未及社会民生。[6]即使2009年出版的《民国广州城市与社会研究》(广州史志丛书之一),涉及到的市井民生和市民生活的内容也极少。因此,必须尽早尽快做好这段民国历史的补遗工作。
二、解决失重问题,在抢救上下功夫
虽然,《广州大典》在收集整理广州历史文献方面堪称楷模,但它毕竟只是清代以前文献史料的集大成者,民国以后还有汗牛充栋的文献资料需要收集和整理,除对已经出版的文献(著作)进行整合外,大量存在于民间、口头以及因种种原因未能付梓的史料也亟待发现、抢救、挖掘和整理。
如从清末、民国直至改革开放前夕的100多年间,是广州乃至全中国变化最快也最深刻的历史时期,然而还有大量涉及市井民生的素材未加挖掘,有大量风土人情未曾收集整理。这是广州历史文献中的“失重”现象。有鉴于此,2005年《羊城晚报》专门开辟《羊城沧桑》专版,其主编即以“抢救羊城的记忆”为号召,呼吁:“时不我待,是到了抢救真实历史记忆的时候了”[7]真是
<<上一页 下一页>>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