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数字广府 > 广府文萃

是什么造就了独一无二的红线女?

作者/责任者:钟哲平

索取号:G

文献资料来源:新快报-A41

    粤剧戏迷习惯亲切地称红线女(1924-2013)为“女姐”,称她的唱腔为“女腔”或“红腔”。“女腔”和“红腔”有没有微妙的区别?为何称呼“女腔”的多为香港观众,而称呼“红腔”的多为内地观众呢?

    但凡戏剧界开宗立派的人物,其艺术成就必然不仅体现在唱腔。那么红派艺术除了“红腔”,还包括哪些立体的构成呢?是什么造就了独一无二、不可复制的红派艺术?从“女腔”发展到“红派”,又折射出哪些特殊的历史内涵?

    1

    女腔如“采采流水”,红腔如“行神如空”

    “我叫做崔莺娘, 身在平康里中,以诗酒供人使命唧……你可以讲明白你冤情。那时你夫妻重相认,拖带我莺娘得个侠义之名。”

    很多熟悉粤剧的观众,都对这首《苦凤莺怜》中的《崔莺娘》十分痴迷。红线女在此曲中的唱腔,甜美婉转、娇俏玲珑,脆生生带着活泼的市井气息,广州话俗称“听出耳油”。

    这是红线女早期唱腔的代表作。如今我们提到红线女的经典作品,提得更多的是《关汉卿》、《搜书院》、《昭君出塞》这些
下一页>>

首页 > 数字广府 > 广府文萃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 439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