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造就了独一无二的红线女?
作者/责任者:钟哲平
索取号:G
文献资料来源:新快报-A41
欢迎,男女私情戏渐成主流。民国报纸就批评粤剧曲本陈腐,无非“私定终身后花园,公子落难中状元”。
从粤剧剧目的发展可以看出,粤剧在战后及建国后的改革,并非完全是外来干预,更多是粤剧自身发展所需要的改良。
饱受争议的“戏改”存在两面性,一个好的艺术环境的产生,也有两种可能。一是剧团之间互相竞争,推陈出新。这在建国前比较突出。其优点是创作自由,弊端是容易流于庸俗,盲目跟随市场;二是强有力的主导作用推动文艺创作,集中优秀人才各司其职,打造巨著和精品。这在建国后较为突出。优点是令戏剧作品的文学水平大大提高,弊端是意识形态渗透强,主题先行。境况不同,各有利弊。
3
1
以《搜书院》、《关汉卿》为标志,
红派艺术创造了粤剧艺术巅峰
红线女回到内地后,演出的剧本,都是一流编剧的精心力作。红派艺术汲取了左翼文学的营养,人物血肉丰满、情感丰沛,使得红派剧目中的人物具有了文学形象,而不仅仅是音乐形象。
红线女代表作《关汉卿》1958
<<上一页 下一页>>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