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造就了独一无二的红线女?
作者/责任者:钟哲平
索取号:G
文献资料来源:新快报-A41
以“剧院制”为体制支撑,以“戏改”为分水岭,以左翼文学为基本立场,吸收南北艺术精华,注重传统与时代的结合,形成情感丰沛、格调高雅、集粤剧旦角艺术之大成的艺术流派。
提到上世纪50年代的“戏改”,不可否认存在着意识形态干预文艺创作、主题先行等弊端,但是在经历过“戏改”的艺术家眼中,并非对这一段经历完全否定。他们也看到了“戏改”对于去除旧戏粗枝大叶及庸俗性的一面。
比如罗家宝,对“戏改”的态度就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内地“戏改”也对香港粤剧界产生了重要影响,芳艳芬认为只有提高剧本的文学价值才能改良粤剧,白雪仙在左翼作家联盟胡春冰教授的指导下改革仙凤鸣剧团,唐涤生的作品也从注重情节变为更注重历史感。
粤剧发展过程中,流行过不同的剧目。从清代乾隆年间的“江湖十八本”到同治年间的“大排场十八本”,粤剧故事从人与天地、人与家国的关系,更多地转向人与人的关系。随着女戏迷增多,讲述家庭伦理的长篇悲情故事受到
<<上一页 下一页>>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