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数字广府 > 广府文萃

是什么造就了独一无二的红线女?

作者/责任者:钟哲平

索取号:G

文献资料来源:新快报-A41

术追求。

    与此同时,更让这位有独立思考精神的年轻演员反感的,是当时在香港狭隘的行业气氛。红线女的一篇回忆文章,提到香港八和会馆阻止她和马师曾回广州演出的情景。“马大哥很生气地说: ‘我系演戏嘅,为乜嘢唔去得广州演出呀,不止能去省、港、澳演,去美国咁远,我都一样去呀。’……于是我也说话了, ‘出咗会,我仲唔使交会费添。’……我和马大哥在嘈吵的声音之中离开了公爵街……这一幕四十多年前的八和会馆旧事涌现脑际的时刻,我把它记录了下来,目的是希望让关心粤剧的有心人,能实事求是地对待历史的真实。”(红线女《记“八和会馆”四十多年前在香港的一页》)

    内地“戏改”对香港粤剧界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2

    气氛的不愉快、艺术的不满足,以及牵涉家庭、子女的更多考虑,1955年,红线女决定回内地发展。

    当时的广州百废待兴,文艺气氛浓厚。伶人的社会地位大大提高,不再是“戏子”,而是光荣的“文艺工作者”。红线女的艺术事业得到了巨大发展。

    红派艺术
<<上一页  下一页>>

首页 > 数字广府 > 广府文萃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