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造就了独一无二的红线女?
作者/责任者:钟哲平
索取号:G
文献资料来源:新快报-A41
腔”到“红派”,不仅是字眼的变化,还包括艺术风格及时代精神的转变。这是历史的选择,是艺术的升华,是集各种优越的社会条件及向上的精神面貌所成的成果。
红线女原名邝健廉,早期艺名是“小燕红”,演出《红线盗盒》后崭露头角,取名“红线女”。演出《一代天娇》之后,粤剧老前辈黄超武先生提醒红线女,唱腔不应只满足于好听,还应有“自成一格”的追求。这个提点对红线女唱腔的形成十分重要。
红线女说:“年轻时,因为我和马师曾合作了那么长的时间,我无形中就唱太平剧团马派的唱法……我形成了自己的唱法之后,就有意识地去摆脱以前的唱法,集中精力研练我的《一代天娇》以来的唱腔。”(安志强《徜徉在红腔艺海中》)
“女腔”以马派艺术为基础,以戏班制为支撑,渐渐形成个人风格,在《苦凤莺怜》、《一代天娇》中充分表现,成为粤剧旦角艺术的重要唱腔。这个时候,红线女在香港已经很红了。然而她在艺术的追求上,一直有困惑。她明显地感受到,眼前的天地太小,容不下她的艺
<<上一页 下一页>>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