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数字广府 > 广府文萃

独一无二的红线女 她用粤剧点亮了其他剧种的创新精神

作者/责任者:钟哲平

索取号:G

文献资料来源:新快报-A42

艺术的交融。

    《关汉卿》的原著是田汉,《搜书院》的导演是徐韬,《王昭君》的编剧是曹禺,《李香君》的导演是阿甲……大师手笔,奠定了红派艺术的大气。

    红线女还积极向其他剧种学习。她觉得评剧《放裴》很好,就请陈冠卿改编成粤剧。他们在四张乒乓球台凑成的“舞台”上,演出了很多高难度的武打场面。

    红线女如饥似渴地向名师学习。 她向俞振飞学《贩马记》、向程砚秋学《孟姜女》、向李少春学舞剑、向于连泉学圆场“水上漂”、向朱传茗学昆曲《思凡》。老师们认真传授的精神令红线女很感动。“艺术的天地是宽广无限的,艺术是博大精深的,如果说在香港的视野有所局限,创作条件还不是那么理想,回到大陆后,眼前则是一片新天地,别有洞天……这使红线女很感激,也很激动。戏班里常说 ‘教会徒弟饿死师傅’,或者说‘宁送十亩地,不教一招绝技’,她没想到新中国艺术家与旧艺人是那么不一样,他们不狭隘,不自私。”(谭志湘《“蝶双飞”的创新与红线女的超越》)

    在红线女
<<上一页  下一页>>

首页 > 数字广府 > 广府文萃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 4338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