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数字广府 > 广府文萃

广府文化问源头 --粤方言的形成与覆盖

作者/责任者:龚伯洪著;广州市人民政府参事室,广州市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编著

索取号:G122/55

文献资料来源:摘自《广州学与广府文化》

了不少中原语音。与此同时,粤语在发展过程中变得更规范化与书面化,形成比较独立的语言体系。
    今日的粤语还保留着不少中古时代的汉语语音,且看杜甫的一首五言律诗:“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朗读此诗,广州话比普通话更押韵。因为,深、心、金、簪这四字粤语音同韵,而普通话现代语音中却不同韵。另外,“家书抵万金”的“抵”字,广州人一读便知是“值得”之意,但北方人一般不理解。这是因为广州方言保留了部分中古音与古词汇,还保留了古四声,故广州人学起近体诗声韵时也较容易掌握。
    唐末宋初,粤语已成为一个独特的语系,“自立门户”,较少吸收中原语言了。在构词、语法、读音等方面,也日渐成熟起来,大体已奠定了现代粤语的基础。宋代的粤语,已与北方汉语语言相差甚远了,广州与珠江三角洲一带,也成了粤语流通区域的主体。元代,虽有大批随宋末小朝廷南下的
<<上一页  下一页>>

首页 > 数字广府 > 广府文萃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