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数字广府 > 广府文萃

广府文化问源头 --粤方言的形成与覆盖

作者/责任者:龚伯洪著;广州市人民政府参事室,广州市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编著

索取号:G122/55

文献资料来源:摘自《广州学与广府文化》

可媲美南越王赵佗,可见其影响之大。今日的西江流域两岸县市的粤语,与珠江三角洲的粤语语音、语汇比较一致,也可证明这个结论。不过,也不能说粤语形成于广信一带,因为西汉惠帝时,入仕朝廷的番禺人张买,“能为越讴,时切谏讽”,可见西汉时番禺也流行越(粤)语。
    西汉时南海郡治所仍在番禺,南海郡辖番禺、中宿(今清远)、四会、博罗、龙川、揭阳6县(东汉时增加增城)。东汉献帝建安八年(203年),交趾部改称交州,州治仍在广信。建安十六年(211年),交州刺史步骘到番禺视察时,认为番禺农业、商业发达,地势更有利于发展,故于建安二十二年(217年)迁交州治所到番禺。此后番禺重新成为岭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吴黄武五年(226年)交广分治,设广州,以后广州的中心地位持续了千多年,粤语的发展成熟便主要在广州一带。
    晋代,大批中原人南迁岭南,也把中原的汉语带到岭南。至唐代,商业的交流在番禺一带更盛,还有官员被贬到岭南,皆使粤语吸收
<<上一页  下一页>>

首页 > 数字广府 > 广府文萃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