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的社区:近代广州城市文化的现代性特征——以“西关小姐”为个案的考察
作者/责任者:黄柏莉著
索取号:I206/49
文献资料来源:摘自《本土关注:广州文化研究与文艺批评论文选》
张。
除了其时电影工业的商业策略之外,中国本土电影对女性形象的展示与塑造,也使电影的虚构世界与观者个体的现实世界之间产生了“塑形同构”。电影的神奇不是表现在它对现实世界的虚构与再现上,更在于它对现实社会与人生的示范作用,这就包括示范新的生活方式、树立新的时代人物形象、参与时政的讨论、重建道德力量等等。从整体来看,20年代中国电影感应着随着妇女运动的兴起而逐渐高涨的女性解放思潮,以塑造“新女性”形象而在中国电影史上留下特殊的一章。1925年轰动一时的《爱神的玩偶》与《摘星之女》,都塑造了勇敢反抗包办婚姻、追求恋爱自由的新女性形象。在这些电影中,女性为反对包办婚姻常选择与家庭决裂或离家出走的前卫姿态,电影聚集于女性在家庭孝道与追求个性自由之间的矛盾状态与心路历程,而引起极大社会反响。除了以婚恋为视点展现新时代女性的生存矛盾外,表现职业新女性题材的电影也开创了20年代中国电影的新风潮。
据西关邓华熙家族
<<上一页 下一页>>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