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个戏种的孙悟空都有自己的绝活
作者/责任者:钟哲平
索取号:G
文献资料来源:新快报-A42
上期“粤人情歌”讲到,粤剧“马骝戏”起步较晚,但善于吸取各剧种特色。本期继续讲的是,“马骝”的动作从武生变形而来,对武功、唱腔和扮相都有讲究。这种讲究,细分到演员的上半身和下半身都有区别。不同的来源,可见中国传统戏曲猴戏的精彩纷呈。
1
动作表现情绪
孙悟空有开心的时候
也有悲伤、气恼的时候
彭庆华为了演好马骝,天天买花生去动物园看马骝。
可是光模仿是不够的,如何用戏曲的形象和套路把马骝的神髓表现出来,这才是一个戏曲演员要做的事。
彭庆华说:“我是练南拳、大靠的,下身不算很灵活,不能一跳就蹦到一米多。我下身的控制力、支撑力很强,但灵活性、弹跳力不够,够稳而不够轻身。王连鹏老师到排练场帮我排练,教我猴步和肢体形态。南北戏曲有很多派猴戏,总体来说南派猴硬朗,北派猴讨俏。北派猴以李万春、李少春为主,演的是小猴,得意、有趣。南派猴是郑法祥开创的,属于猿猴、大马猴。郑法祥本身很高大,近1.8m的个子,所以他按猿的步子
下一页>>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