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个戏种的孙悟空都有自己的绝活
作者/责任者:钟哲平
索取号:G
文献资料来源:新快报-A42
走。我根据自己的条件,同时吸收南北猴戏的特色。上半身以北派猴为主,主要吸收其神态和节奏,表情很甜,有点嗲,用广州话说就是有点 ‘冤气’。下半身则按猿的步伐,更倾向于南派。当表现猴子生气、雄起之时,我尤其注重采用南派猴的动作特点和节奏。武打动作中,也是结合南北两派,以不同的动作带动不同的情绪,得心应手。孙悟空有开心的时候,也有悲伤、气恼的时候,这才是一只立体的马骝。”
2
猴戏脸谱也有讲究
桃形脸蝶形鼻
这是一只有思想的“大猴”
对于这种上半身北派、下半身南派的做法,彭庆华也不觉得是什么创新。他说:“我们粤剧的学习能力一向很强,善于向同行学,向其他剧种学,甚至向不同类型的艺术学习。粤剧猴戏吸收了京剧、绍剧等剧种的菁华。粤剧很善于在别人身上找到自己需要的东西。”
因为善于学习,往往善于比较,而带来更多思考。
彭庆华很敬佩郑法祥(1892-1965)前辈超越普通表演的研究精神。郑法祥著有《谈悟空戏表演艺术》。他认为,孙悟空的
<<上一页 下一页>>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