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个戏种的孙悟空都有自己的绝活
作者/责任者:钟哲平
索取号:G
文献资料来源:新快报-A42
人物形象是勇敢不羁、嫉恶如仇的,动作应豪迈简练。“齐天大圣”要处处有气度,不同于抓耳挠腮的小毛猴。
郑法祥对于猴戏的脸谱也很讲究,认为孙悟空的脸谱不应是一直不变的,而应反映出在西天取经路上人物形象与思想在不同阶段的变化。郑法祥有一次来广州,到大佛寺参观,看到一块石碑上有“斗战胜佛”的刻像,非常欣喜。这是一张猿面脸谱,很符合他心目中孙悟空得道后的形象。于是,郑法祥根据刻像的拓片,创造出他独特的猴戏脸谱。桃形脸,蝶形鼻,有粗犷的腮纹,是一只有思想的“大猴”。有别于北派猴戏的葫芦脸、倒栽桃、一口钟等脸谱。
彭庆华看郑法祥的《谈悟空戏表演艺术》,印象特别深的是对金箍棒的描述。过头为棒,齐眉为棍。这和传统武术界的说法是吻合的。
彭庆华说:“我们练功也分棍、棒、枪。孙悟空的兵器既然叫如意金箍棒,就应该要高过人头。金箍棒还能作为定海神针,针是尖的,所以金箍棒应该是一边粗一边细的。艺术就是要这么讲究。”
3
“猴王”间的
<<上一页 下一页>>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