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数字广府 > 广府文萃

从广府七夕风俗演变看当代乞巧的功能

作者/责任者:叶春生

索取号:K892.4/5

文献资料来源:摘自《广州乞巧文化论坛论文集》

工业社会中,为中华传统文化争一席之地,更重要的发挥“粤人重巧夕”的精神,继续在“巧”字上下功夫,作文章。
    2、“巧”,首先立意要巧,包括整板作品的构思,布局、用料都要有新意,还要把这种精神贯到我们的工作中去,“摆贡案”只是个小舞台练就的本领,施展到大舞台去,为经济建设创造更多的财富。
    3、乞巧工艺中的许多精细的巧活,是工业生产所不能替代的,谷粒般大小的绣花鞋,指甲般大小扇子,现己很难见到,我前年从黄埔选送了五双小鞋给温州“中国鞋文化博物馆”,最小的一双也有2寸长,已堪称“世界最小”;其他行业如50多层的缕空象牙球,增城的榄核雕,汕头的内画、微书等,能为者都己属稀罕,这些精巧的工艺,都是在长期的劳作中练就的,要给这些有志之士精神和物质上的扶持,让他们潜下心来,专心授艺传首,使之流传千古。

<<上一页  

首页 > 数字广府 > 广府文萃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