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汉唐史籍和文物看古广州的海上丝路
作者/责任者:龚伯洪
索取号:K206.6/12/7
文献资料来源:摘自《文史纵横》2002
过五个国至提罗卢和国(今伊朗阿巴丹附近)。当地人在海中建华表,夜间点燃火炬作为航标。又一日,至乌刺国(今伊拉克奥波拉)。在此换成小船,沿弗利刺河(今幼发拉底河)北上,二日至米罗国(今伊拉克巴士拉),舍船陆行千里,则抵茂门王所都缚达城(今伊拉克巴格达)。在波斯湾。乌刺国是个交通枢纽。自此向东南沿岸航行,可至天竺南端。沿西海岸航行,经拔离诃磨难国(今巴林),十日至没巽国(今阿曼苏哈尔),南行六至七日,过十多个小国抵萨伊瞿和竭国(今阿曼马斯喀特西南),又行十日,经六七个小国,到达设国(今也门席赫尔),南行二十日,历十多个小国,抵三兰国(今坦桑尼亚桑给巴尔)。
贾耽所记这条“广州通海夷道”贯穿南海、印度洋、波斯湾和东非海岸的90多个国家,是当时世界上最长的远洋航线,也是唐朝最重要的海外交通线。
唐代一些阿拉伯地理学家记录从波斯湾到中国的航程,可与贾耽所记的相印证。9世纪中叶成书的《道里邦国志》,记
<<上一页 下一页>>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