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数字广府 > 广府文萃

略论广州的蚀刻玻璃画

作者/责任者:夏爱华

索取号:K872.65-53/1/8

文献资料来源:摘自《岭南考古研究》(8)

    玻璃在现代生活中为每个人再所熟悉不过了,它似乎很自然地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实际上,历史上我国的玻璃工艺发展缓慢。清代后期的广州,一种蚀刻玻璃画被引进,并迅速融合当地特色,除用作当地的建筑装饰外,还作为当时的出口商品之一,出口到国外掀起了我国玻璃制造业的一个高潮。 
    一、 清以前中国的玻璃工艺
    (一)中国玻璃工艺的发展 
    玻璃工艺开创于纪元前的埃及,纪元交界时期的罗马帝国丰富了玻璃工艺的技法。到了中古世纪的歌德时期,玻璃工艺技术发展至彩绘玻璃花窗上,这些彩绘玻璃都阐述着“神对于世人的爱、让黑暗远离的涵义”。13世纪威尼斯出现彩绘玻璃岛--慕拉诺岛。17、18世纪中欧黑森林出现波西米亚雕刻玻璃。19世纪玻璃工艺与建筑开始结合在一起[1]。 
    “从西方本位观点出发,玻璃在中国近三千年的经历实在令人费解。这个文明古国养育过历史上最富于创造力的一批工匠,制陶工艺、金属工艺、印刷术和纺织技术无不独领风骚,惟独在玻
下一页>>

首页 > 数字广府 > 广府文萃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