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广州的蚀刻玻璃画
作者/责任者:夏爱华
索取号:K872.65-53/1/8
文献资料来源:摘自《岭南考古研究》(8)
,广州市工艺美术研究所进行玻璃刻画的研制,将谈弼从荔光制镜社调入该所,先后招收5名艺徒,并接受香港客商定货,开始批量生产。在研制过程中,工艺美术专家梁纪、李廉等参与创作,还得到市城建规划专家莫伯冶、莫俊英,著名书画家秦萼生、马国权等的指导,使玻璃刻画的技术和生产得到发展。随制作技术的提高,创作了一批新作品,如广东民间工艺馆收藏的套红色“蝴蝶萱草”、镀银彩“红色娘子军”;白云山双溪别墅和山庄别墅装饰的套红片花鸟画和仿徐悲鸿的水墨画“奔马”;广东迎宾馆,珠岛宾馆等的装饰玻璃刻画,都是这个时期的作品。
1965年,广州市二轻半工半读学校开办了玻璃刻画专业班,培养专门人才。
1966年,受“文化大革命”冲击,该班停办,玻璃刻画也停业生产。1972年恢复办厂,同年10月制作大型座屏“海珠春晓”,送北京参加全国工艺美术展览获好评,并由国家收购作长期展览陈列。同年底,玻璃刻画生产被拨归南方玉雕厂管理,并增加艺徒18名以扩
<<上一页 下一页>>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