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数字广府 > 广府文萃

略论广州的蚀刻玻璃画

作者/责任者:夏爱华

索取号:K872.65-53/1/8

文献资料来源:摘自《岭南考古研究》(8)

二年于颜神镇设博山县治,此后所产玻璃,世称博山琉璃,其产品行销全国。广州是清代南方玻璃的主要产地,与西方玻璃有着密切联系,自称“广铸”,亦有以欧洲玻璃残器为原料的再熔玻璃,与进口玻璃相对,亦称“土玻璃”。 
    (二)玻璃在中国发展缓慢的原因 
    从中国古代的玻璃工艺发展历史可以看出,大约公元6世纪以前,中国广泛生产玻璃,汉代掌握了玻璃铸造术,能制造祭祀器具和首饰。中东发明玻璃吹制术之后大约五百年,中国引进这一技术,是为第二个重大转折。此后一千年,是一定数量的国内生产和大量进口相结合,进口渠道首先为罗马,嗣后有伊斯兰国家和欧洲。 
    我们再以故宫博物院院藏的玻璃器皿的具体数字为例:“故宫博物院藏古代玻璃器400余件。从藏品的时代看,战国到明清几乎不间断。其中絶大部分藏品为传世品,尤以清代玻璃制品所占比例最大,约占整个藏品的90%。清代玻璃器又分宫廷制造和民间制造两大系列,宫廷玻璃器占其中的3/4。”[3]明显地,
<<上一页  下一页>>

首页 > 数字广府 > 广府文萃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