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广州的蚀刻玻璃画
作者/责任者:夏爱华
索取号:K872.65-53/1/8
文献资料来源:摘自《岭南考古研究》(8)
,其工艺是采用化学制剂在彩色玻璃上蚀刻而成,即先在玻璃表面上平涂耐氢氟酸腐蚀的石蜡、松节油和柏油等溶液作为保护层,然后用针尖在上面刻绘图案纹饰,露出需蚀刻的部分。然后在需要蚀刻的部位注入用氢氟酸与硝酸或盐酸的混合液进行腐蚀。蚀刻完毕后将保护层去掉即可。蚀刻有浅蚀刻、深蚀刻和深纹蚀刻三种。
而大家所熟悉的广州西关的“满洲窗”,早在满族人进入广州西关以后就有了。传统的满洲窗形状是正方形的,做成一种垂直推拉窗,在木竖框内每隔一定距离安装一对装有软钢片弹簧机关,用以承托窗扇,使之可以上下提动。满洲窗采用多种多样构图的木棂(也称斗心),镶嵌着刻有图案的单面彩色玻璃。这些单面彩色玻璃早期都是从国外如法国等进口的,红色、蓝色的都很贵,金色更贵重。满洲窗的木料都是名贵的红木,从东南亚进口,当时的达贵官人、巨商富豪们为了显示富裕,都争相请工匠搞满洲窗。清代末期,当出现蚀刻玻璃画以后,并迅速取代早期的单面彩
<<上一页 下一页>>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