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在“海上丝绸之路”的地位和作用
作者/责任者:陈华新
索取号:K206.6/12/7
文献资料来源:摘自《文史纵横》2002.3
为当时由广州出口的遗物。
第二,“广州通海夷道”是古代出口主干道。
据唐朝贾耽《皇华四达记》的记载,唐朝对外贸易有7条主要交通线,而以“广州通海夷道”为主干道。《皇华四达记》已佚,但在《新唐书��地理志》有记载。“广州通海夷道”从广州港起航,南行至珠江口屯门,过海南岛东北角附近的七洲洋,抵达越南东南部海面,再南下越马来半岛湄公河口,通过新加坡海峡苏门答腊,由此东南爪哇,西北出马六甲海峡,横越印度洋抵达斯里兰卡和印度半岛南端,再沿印度西海岸至波斯湾的奥波拉港和巴士拉港,换乘小船,沿幼发拉底河到巴格达。[3]“广州通海夷道”是16世纪以前亚非各国最长的水路航道,也是世界上最长的航线,途经大小一百多国。李肇说:“南海舶,外国船也。每岁至安南、广州。师子国舶最大,梯而上 下数丈,皆积宝货。至则本道奏报,郡邑为之喧阗”。[4]可见当时外贸船只驶广州港的热闹场面。唐朝宰相陆贽说:“广州地当要会,俗号殷繁,交易之
<<上一页 下一页>>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