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数字广府 > 广府文萃

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交流

作者/责任者:林子雄

索取号:K206.6/12/7

文献资料来源:摘自《文史纵横》2002.3

越王墓中出土的香料和熏香炉等都说明了这一点。据杨宝霖先生《广东外来蔬菜考略》一文考证,荷兰豆、椰菜、菠菜、西洋菜、番茄、马铃薯、洋葱及木瓜等蔬果均是从外国引进的品种,它们大都在古代经海上来粤,后在本地种植,至今仍为广东主要农作物。[6]
    输出方面,在近代欧洲与中国的物质交流中,中国的瓷器、漆器以及园林艺术等都是西方人收藏品和欣赏的艺术。在1602-1682的八十年间,仅荷兰东印度公司输入各国的华瓷达到1600万件以上。1700年,法国东印度公司的“安菲托里脱号”抵达广州,返航时船上装满了中国瓷器,共160箱,达数万件。中国的瓷器大量远销欧洲,令瓷器收藏成为17、18世纪的欧洲社会时尚,正如一位欧洲学者说:“中国淡色的瓷器,色彩飘逸,闪光丝绸般的表现形式,显示了在18世纪欧洲社会之前,中国人已展现了一个梦寐以求的幸福生活的前景。”[7]17世纪,中国的园林艺术已影响欧洲,其匠心独运,迎合自然的幽雅风格,与欧洲园林的对称整齐和呆板单调恰
<<上一页  下一页>>

首页 > 数字广府 > 广府文萃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