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数字广府 > 广府文萃

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交流

作者/责任者:林子雄

索取号:K206.6/12/7

文献资料来源:摘自《文史纵横》2002.3

印刷术的发明与发展历史为例,最早是印度作为佛教的发源地,唐代高僧义净由海路到印度取经,并带回了当地寺庙雕泥作版印刷佛像的技术,其对中国雕版印刷的发明有一定的启发作用;其次是中国将自己发明的雕版印刷术输出外国,令西亚、阿拉伯和欧洲人大开眼界,造就和促进欧洲铅印技术的成熟和广泛应用;最后是欧洲铅印、石印技术的反输,使中国印刷业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如外国人摸索铸制中文铅字的方法,有人称这种“用西洋制铜模铅字方法,制成汉字的铜模”的做法是“外孙回外婆家之开始”。[11]公元7至8世纪,唐朝正处于太平盛世,无论在政治经济,抑或文化科技方面都属我国历史上的强盛时期,它才有可能向世界各地输出包括造纸、印刷术在内的先进科技,而“欧洲在整个黑暗时代中,文化生活寂如死水,一旦和东方比较古老的文明接触,真是十分颠倒。这场斗争,对欧洲发生的影响超过于东方的影响。”[12]公元15世纪,德国人谷登堡从事金属活字的铸造和金属活字版的研
<<上一页  下一页>>

首页 > 数字广府 > 广府文萃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