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代表了潮剧的黄金时代(中)
作者/责任者:钟哲平
索取号:
文献资料来源:新快报-A34
立即采用,教戏先生都挂上导演的头衔。”(沈湘渠《潮剧史话》)
姚璇秋记得,当时的排练很严谨,并不赶时间,全剧一点一点细排。排戏时全团都不能离开,连帮腔都要不断排练。
2
小生唱腔的转变,是潮剧至今未解的难题
姚璇秋在正顺剧团三年,学了五台戏。最经典的是《苏六娘》、《陈三五娘》、《辞郎洲》,还有后来的现代戏《江姐》、《革命母亲》。
经过八年抗战和三年内战,大多数潮剧戏班都解散。新中国成立初期,只剩下老正顺香、老玉梨香、老怡梨香、老三正顺香、老源正兴和老赛宝丰六大班。潮汕地区的戏改运动就在六大班中开展。1956年,中共广东省委决定为省内的粤、潮、琼、汉四个剧种成立四个省属剧团,作为剧种的代表团。时任广东省委宣传部长的吴南生奉命到汕头组建广东省潮剧团。原六大班的拔尖人才以及一批专业知识分子,组成了一支结合新老文艺工作者的队伍。1956年8月1日,广东省潮剧团正式成立。
姚璇秋调到了广东省潮剧团,《扫窗会》就由怡梨剧团来
<<上一页 下一页>>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