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数字广府 > 广府文萃

她代表了潮剧的黄金时代(中)

作者/责任者:钟哲平

索取号:

文献资料来源:新快报-A34

“泰国当局禁止虐待童伶。1937年有一童伶在和乐戏院跳楼自杀,当局拘捕了班主和教戏先生,并递解出境,从此明文禁止使用16岁以下的童伶演戏。戏班为求生存,只好招收16岁以上的女青年来代替童伶。”
   
    废除童伶制以后,成年男子很少留在戏班。翁銮金的声音条件很好,就留了下来,改唱老生,后来和姚璇秋配戏演《扫窗会》,又演回小生。以往童伶小生的调门是很高的,改为由“大小生”唱,就要降低一个调。这样一来,与之对唱者也要降调。姚璇秋开始唱得很辛苦,觉得气往下走,很闷促,后来慢慢适应了,反而觉得更轻松。

    “大小生”登台,不光所有演员要降调,整台戏的音乐、锣鼓都要改。潮剧至今仍未能完全解决小生唱腔的转变问题。“潮剧艺术特别是声腔、音乐本来就是按照儿童的特点比如嗓音来设计的,至今成人演男小生总是难尽如人意就是证明。”(陈小庚《潮韵绕梁——广东潮剧》)

    《中国戏曲志广东卷》收录了潮剧谚语:“三年能出一状元,十年难出一小生。” 就是指小生因调门高,唱做
<<上一页  下一页>>

首页 > 数字广府 > 广府文萃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