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代表了潮剧的黄金时代(中)
作者/责任者:钟哲平
索取号:
文献资料来源:新快报-A34
》)
潮剧的剧本历来较少创新,童伶演戏也显得拘谨。据《中国戏曲志广东卷》,“1919年‘五四’运动之前,潮剧剧本的内容多以忠臣孝子烈女节妇……为主题,间也有演些才子佳人一类的戏,驰名的如《陈三五娘》、《三笑姻缘》等。这个时期的剧本,多是传袭的,很少有创作的勇气。(《潮州民间戏剧概观》)……童伶演戏纯就师傅所教,显得拘谨。”
“五四”之后,开始出现一些有时代精神的新剧目。直至废除童伶制,生旦由成年人扮演之后,整个表演的面貌才有了较大变化。
音乐、剧本的改良,演员文化素养的提高,使得潮剧迈进了一个“金色十年”。从解放初期至“文革”前,潮剧佳作迭出,明星涌现,在全国传统戏剧舞台熠熠生辉,也在海外华侨华人中发挥了极大的精神纽带作用。
<<上一页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