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远流长的五更调,不应遗漏广府南音
作者/责任者:钟哲平
索取号:
文献资料来源:新快报-A31
更)为次,有层次地揭示个人的思念、期盼之情。另一方面,它们各自又都能适应生活的要求和我国诗歌艺术发展的步伐,不断地改变着自身的结构形式。在五言体成熟的南北朝,‘五更转’采用了五言四句体;在隋、唐、五代,它又应用当时盛行的七言四句体;而到明清之际,又转而用更为灵活的长短句。应当说这种既有所保留又有所变化,既有继承又有发展的传统,是包括我国民间小调在内的一切民间音乐的一个宝贵特质。 ‘五更’的流变,正是这一特质的典型反映。”(《土地与歌——传统音乐文化及其地理历史背景研究》之《五更调的渊源及其流传》)
介绍“五更调”,一般都会从南朝陈的伏知道说起。伏知道所作《从军五更转》,被收录在北宋郭茂倩所编的《乐府诗集》中。
“一更刁斗鸣,校尉逴连城。遥闻射雕骑,悬惮将军名。二更愁未央,高城寒夜长。试将弓学月,聊持剑比霜。三更夜警新,横吹独吟春。强听梅花落,误忆柳园人。四更星汉低,落月与云齐。依稀北风里,胡笳杂马嘶。五更催送筹,晓色映
<<上一页 下一页>>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